高雄特產

受到青年社區參與行動 Dream Idea提案時的委員建議後,持續深思要怎麼把汙染議題結合地方創生的做法。然而,汙染並非今天才有,當愈來愈多人對環境的重視,理解環環相扣的生態問題終將影響人類,慢慢覺醒的聲音正在一個影響一個,以漣漪般傳開(或許太理想)。但是,發現被破壞的速度遠遠大於自然自我修復的速度時,到時候會不會就像一級玩家的背景設定一樣,因為地球汙染太嚴重,人們漸漸放棄挽救真實的世界,以逃避的心態轉而擁抱虛擬宇宙呢?或是那時候Elon Musk的火星計畫已經來的及帶領大家逃離地球。

民眾之聲如默劇

在查找一個地方的問題時,常常會因為上下游的原因,牽扯到更多議題。例如台灣知名鋼鐵公司,長年將爐渣掩埋在旗山區大林里的眾多農地中央,每當下雨時便會溶出化學物質,從Google地球上的空拍照片能看到一片農園中有一區藍色的湖水。周邊農民可以舉報,政府也會罰錢,業者依舊繼續掩埋。2022年5月到現場時,外環築一圈高牆,內部依舊數輛工程車在作業。

共存

如果對一個人常說一樣的話卻不見改變,通常會無力,接著無感,久而久之會忽視這個人,這是有選擇的時候,能自由地避開不想面對的對象。但是,對於環境汙染的議題,僅靠單薄的人民無法對抗。如同2019年底開始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,時至今日大部分國家認清已經無法根除,在後疫情時期乾脆共存的心態繼續前進。或許在經濟、環境、健康的權衡之下,忍受且一起存在的平衡也是一種選擇,被迫的選擇。

全台各地的空氣、土地、河川汙染案例報導

談判中的道德性,有關於談判者努力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,而不是達成——或者安於——一種「接受現狀」的狀態。

Deepak Malhotra & Max H. Bazerman 《哈佛商學院的雙贏談判課》

成為一位記錄者

博物館中的一項文物,通常可以推估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、生存環境、習慣使用的工具等等。於是我想把此事件記錄下來,並溶入生活用品的方式創作,於是產生「高雄特產」。

長期以來聽說高雄沒有特產,對於長年生活在高雄的認知,即便不是有名到外地人都知道,實際上各行政區都有各自特色,例如燕巢芭樂、旗山香蕉、路竹番茄、美濃野蓮、茄萣梓官的海鮮等等。然而,滋養每個特產的高雄土地功不可沒。

茶几原型

茶,需要大量乾淨的水來沖泡茶葉;茶几,作為乘載人與人的泡茶和聊天行為。當被染色的水流入生活,存在每個角落時會是什麼場景?

材料是從社區被棄置的家具中撿拾,把木材整理後再利用。桌腳以拱造型作為支撐,社會、經濟及環境三者攜手共存。

拱.三小圓茶几及高雄特產系列

台灣最美的風景

隨意排放汙染的企業、如同教條般訴求的環團,極端自私和過度強調環保的光譜兩端常常使人困惑,一廂情願得難有適當的解方。

人性喜歡看美好的一面,平常沒事何必看噁心的汙染影響自己情緒,沒到真的呈現在眼前才不在乎。「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」這句話常在特別的場合浮上心頭,像是兩台摩托車差點互撞出車禍,騎士在路中央譙一句三字經後離開。在上文中的延伸參考閱讀的案例,也是做完後拍拍屁股離開,依舊是最美的風景。

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延伸閱讀

發表迴響